受昨夜美股大跌影響,今天A股市場行情普跌。對待投資,我們常常容易被市場短期的漲跌趨勢影響了自己的判斷。在市場上漲過程中的3400點和下跌過程中的3400點,投資者的心情:一個是對市場信心滿滿,想要投資進場,一個是對市場悲觀,猶豫是否要離場。兩種心情之間或許時間上很近,宏觀環境和經濟基本面都沒有本質的變化,變的只是市場的短期趨勢,一邊是預期上漲,一邊是預期下跌。
堅持長期投資理念,讓時間陪伴自己慢慢變富
短期的上漲和下跌體現的都是投資者情緒的波動,如果以此作為我們投資決策的依據,不斷追逐趨勢,那么最后就很容易讓自己成為反向指標,“一賣就漲,一買就跌”。這幾乎忽略了權益類投資背后,收益的真正來源。
權益投資不應該成為一個“只有在市場上漲時才去做、市場下跌時就不去做”的一個短期動作,而應該是一個未來5年、10年甚至更長時間我們都要去參與的一個長期行為。如果站在一個更長周期的角度去思考,權益投資買賣的決策依據應該來源于一套有效的投資紀律或投資邏輯,并由此去應對短期市場的波動和長期牛熊的轉換,才能更好地賺取長期穩定可持續的收益,讓時間陪伴自己慢慢變富。
巴菲特曾說投資成功有三個很重要的要素:好的標的、好的身體和復利。投資其實很簡單,只要“選對并拿住”就可以,選對就是選出自己了解并且正確的投資標的,拿住就是長期持有,如此投資應該是枯燥的。
欲速則不達,摒棄一夜暴富的心態
近日,上海證券交易所資本市場研究所所長施東輝、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張曉燕等人聯合撰寫了一篇論文,揭示了中國不同類型投資者的交易行為特征。
其中一組數據展示了不同類型投資者的賬戶收益情況,如下表,從中可以看出兩個結論:
數據來源:上海證券交易所,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單個賬戶的年化水平。
一是投資者無論散戶還是機構,在擇時收益這一項都是負的。也就是依據短期的漲跌去做頻繁的交易,最后帶來的反而是負貢獻,越想賺到短期的快錢,反而失去的更多,所以投資時不要帶著短期就可以賺到20%-30%的收益預期去參與資本市場,尤其是在牛市的時候。
二是所有類型的散戶投資者都在虧錢,但機構投資者最終是賺錢的,究其原因是機構投資者贏在了選股收益這一項,也就是贏在了賺取優秀企業長期盈利增長的錢,所以短期擇時不如長期擇股,對于缺少投資經驗的投資者直接炒股不如通過優質產品參與資本市場。
綜上,投資前應該放平心態,不要總希望依據短期的漲跌趨勢去賺快錢,沒有什么投資會立竿見影,即便是真的存在,也往往是來勢洶洶、去勢匆匆,很難維持長久,因為投資更重要的是控制風險,如果風險不可控,之前積累了再多的收益,也會因為一次不可控的風險,而全被虧損掉。投資時我們應該有一套長期有效的投資邏輯,只有這樣才能在市場無論如何變化時,避免受到情緒的影響,慢慢變富。